农业土壤活性氮 (Nr:NH3/NO/N2O) 气体排放及其大气再沉降过程是全球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大气环境的重要活性物质。随着中国农业氮肥大量施用,活性氮排放已成为土壤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2006年所确定的氮肥施用导致的NH3排放系数的全球缺省值为10%,稻田和旱地的N2O排放系数的缺省值分别为0.4%和1%。由于我国农田土壤Nr排放时空差异较大,已有基于全球缺省值和自下而上 (Bottom-up) 定量评估所得的Nr排放总量介于2.19-8.81 Tg N yr-1,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精细化定量农业氮肥施用来源的Nr排放系数,是提高全球和区域尺度Nr排放清单编制科学性的重要前提。
近日,js4399金沙线路邹建文教授课题组通过对379篇文献的原位观测资料的集成与定量估算研究,辨析了中国农田不同氮肥管理生态系统NH3,NO和N2O排放系数的差异性特征,采用基于不同区域和作物类型的具体排放因子估算了中国农田活性氮气体排放总量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来自于化肥和有机肥施用的Nr排放总量分别为3.81 百万吨N yr-1和0.73 百万吨N yr-1,分别占全球农业源NH3,NO和N2O排放量的23%,15%和20%。排放源主要集中在我国中南部和东部地区,其中,河南、江苏和湖北是前三大排放省份。而水稻、玉米和蔬菜三大作物生产的Nr排放量占全国农田化肥施用来源的Nr排放总量的61%。过去三十年间,NH3排放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NO和N2O排放始终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我国农田Nr排放对全球温变潜势 (GTP) 的贡献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呈现较大差异,但均表现为较强的增温效应。
相关研究成果近日以“Data-driven estimates of fertilizer-induced soil NH3, NO and N2O emissions from croplands in China and their climate change impacts”为题发表在国际全球变化研究领域权威学术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上。该研究是继2017年在Global Change Biology上有关NO+N2O排放系数被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2019修订版》收录采用后,在氮肥施用活性氮排放系数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为进一步修正和更新IPCC指南中有关氮肥施用所引起的NH3,NO和N2O排放系数的全球缺省值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也为寻求农业活性氮减排对策和了解全球和区域尺度上化肥施用的农业活性氮排放的时空分布提供了新的视角。
中国农田化肥施用的活性氮气体排放分布情况
课题组博士生马若亚为论文第一作者,也是其在读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在Global Change Biology上发表的第二篇论文。课题组刘树伟教授和邹建文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法国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所 (LSCE) Philippe Ciais教授、课题组博士生余凯和肖姝琪共同参与了该项研究。
全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gcb.15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