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静玉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89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土化系; 1989年7月至1994年11月,吉林农业大学 土壤改良培肥研究所工作; 1994年11月至2000年6月,日本京都府立大学留学;2000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府立大学,获农学博士学位。 2000年7月至今,js4399金沙线路 资源环境科学学院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环境中的天然有机质化学;污染控制化学。 1,中国东北部,吉林省に分布する土壤の腐殖酸の特征. ペドロジスト,1999,43:88-97 2,中国吉林省の土壤のDMSO抽出腐殖酸とアルカリ抽出腐殖酸の特征. ペドロジスト, 1999,43:98-107 3,中国吉林省のの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とその腐殖酸の特征. ペドロジスト,2000,44: 72-80 4,土壤中水溶性有机质的结构特征及环境意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22(6).731-735 5,酸性二甲基亚砜和碱混液提取土壤胡敏酸效率及其特征的比较研究,土壤学报,2004,41(2):210-314 6,黄泥土水溶性有机质的结构特征及其富里酸、胡敏酸的比较. 土壤,2004,( 1) 46-50 7,应用光谱分析技术研究土壤水溶性有机质的分组及其结构特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4,(9)1060-1065 8,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分组组分的结构特征研究.土壤学报, 2004.44(5) 722-727 9,水杉凋落物分解性有机质的分组组成变化.生态环境, 2004,8.207-210 10,不同利用方式下黄泥土中胡敏酸对芘的吸附特性初探,土壤通报,2004,35(6)731-734 11,几种有机物料分解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质化学成分的变化,土壤通报,2004,35(6)724-727 12,黄泥土中胡敏酸对芘的吸附及作用机理研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4.23(6).1097-1101 13,Binding of pyrene to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s: fraction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4.16(6) 928-933 14,胡敏酸在高岭土上的吸附行为.岩石与矿物学杂志 2005,24(2):145-150 15,天然有机质与无机矿物间吸附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进展.岩石与矿物学杂志 2005,24(6):671-680 16,土壤胡敏素的提取及红外、热重特性.环境化学 2005,24(3):288-292 17,Effects of fulvic fractions on the pH-dependent sorption of Cu (II) to kaolinite. Water Research.2006,40:1951-1956 18,Characterization of fulvic acid fractions obtained by sequential extractions with pH buffers, water, and ethanol from paddy soils. Geoderma .2006,135:284-295 19,不同污染条件下植物吸收多环芳烃(菲)的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5):1148-1152 20,低浓度富里酸对底泥中重金属铅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5):1182-1187 21 .XAD树脂分组水稻土富里酸分组组分的脂肪族特性.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27(10):2032-2037 22. 绰墩农业遗址古碳化稻粒有机结构研究及与其起源的可能关系.中国科学(D辑),2008 23 Adsorption characterizations of fulvic acid fractions onto kaolinit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8 水稻土富里酸分组与化学结构特征及其环境学意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77009,2002-2004); 利用XAD树脂分离技术研究土壤腐殖酸化学组分性质及其与肥力关系,教育部归国留学人员启动基金,2002-2005 长江三角洲古今水稻土有机质来源、组成及化学结构特征对比研究,(40571088,2006-2008) 中国主要水稻土有机碳固定机制、稳定性与碳汇效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321016,2003-2005),子课题主持。 土壤升温对水稻土活动性的影响及其环境反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171052,2002-2004)主要参加人; 优良栽培类型要用菊花有机生产主要配套技术中试与失范,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06-2008) 药用菊花优质安全生产和病毒病害综合防止技术及产业化应用,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2006-2008) |